为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,阿勒泰市24个社区以“石榴籽”服务站为核心载体,精准聚焦群众“急难愁盼”问题,精心打造集生活应急、文化休闲、特色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便民平台。服务站每日10:00至22:00常态化开放,提供32项政务服务,同步配套建成7个幸福食堂、15个共享自习室、2个托育中心,其中11个站点特别增设延时服务。
“以前办事要跑好几个地方,现在在服务站一站式就能搞定,晚上下班过来还能办,太方便我们上班族了!”市民张文君说,“这样的服务让我切实感受到了温暖与便利,也让邻里间的互动更频繁、感情更亲近。”
织密便民“保障网” 点滴服务暖人心
“除了共享的电脑、打印机以外,还能在服务站免费充电,这样的服务太贴心了,必须为阿勒泰市点赞!”来自安徽的游客黄凌志在金山路街道“石榴籽”服务站体验后连连点赞。除了游客,服务站也成了社区老人的“暖心港湾”,金山路街道园林社区居民董树成每天都会到社区食堂用餐,他说:“食堂饭菜可口、价格实惠,还能和老朋友们一起聊天,比自己在家做饭热闹多了,心里特别舒坦。”
针对群众日常高频需求,服务站精准设置多元便民功能。共享工具房可免费借用维修工具,免费打印区配齐电脑、打印机等设备,雨天提供雨伞租借,社区食堂则切实解决群众“吃饭难”问题。从日常便利供给到紧急救助支援,全方位的民生保障体系以服务为纽带,将民族团结的根基厚植于点滴服务之间,让温暖关怀直抵各族群众心间。
石榴籽服务站为居民提供便民学习室
架起思想“直通车” 宣讲润心聚共识
“通过老师讲的新疆历史故事,我知道了各民族一直像一家人一样互相帮助,以后我也要和同学好好相处,一起努力,一起进步!”参加完金山路街道“学历史、知新疆、爱祖国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”主题宣讲后,辖区学生李梓涵说。此次宣讲通过“沉浸式”体验的形式,让“五个认同”“四个与共”融入青少年日常,深入浅出解读新疆历史发展脉络、民族文化传承内涵与爱国主义精神。
雪都社区组建起一支由社区干部、老党员共同构成的“石榴籽”宣讲小分队。队员们主动走进居民小区、沿街商铺、居民家中,摒弃生硬的理论说教,转而用老百姓听得懂的家常话、身边鲜活可感的真实事例,与群众面对面交流、心贴心沟通,把民族团结故事讲深入,把相关政策法规说清楚,真正打通了党的理论与政策传播到基层的“最后一米”。
金山路街道开展主题宣传活动
搭起服务“连心亭” 创新模式聚民心
“以前给牛羊做防疫要跑很远,现在‘毡房说事点’的干部和兽医上门服务,还帮我代缴了医保,真是把服务送到了咱们牧民的心坎上。”巴里巴盖乡牧民巴合提·哈力对“毡房说事点”的流动服务赞不绝口。
以“石榴籽”服务站为重要依托,巴里巴盖乡创新推出“毡房说事点”流动服务模式,组建由村干部、包村联户干部、牧民党员构成的8人专业服务队伍。截至目前,“毡房说事点”已累计开展牲畜防疫、健康义诊、国家通用语言教学等志愿服务15场次,帮办代办医疗养老保险缴纳、土地流转等民生事项13件,服务覆盖牧民325人,这些浸润式的互动,持续增强群众对社区的归属感,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扎根生长。
巴里巴盖乡“毡房说事点”提供便民服务
阿勒泰市24个社区的“石榴籽”服务站,以多元服务为抓手,用便民保障织密暖心网络,凭思想宣讲架起沟通桥梁,借说事平台凝聚民心。从日常便民的贴心供给到特殊群体的精准关怀,从政策理论的生动传播到基层治理的群策群力,服务站在点滴互动中厚植民族团结沃土,让各族群众在高频交往中增进认同、凝聚合力,推动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。(阿勒泰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韩玲 通讯员 迭格达尔)
文章来源于阿勒泰市人民政府网:融情金山丨暖心!阿勒泰24个“石榴籽”服务站把便民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
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