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族团结丨黄彩霞:一针一线绣出民族团结致富图

5月9日,阿勒泰市红墩镇巧手手工艺品工作室内,银针翻飞、彩线穿梭。工作室负责人黄彩霞带领着绣娘们赶制一批发往市区民宿的订单。在这方充满民俗风情的空间里,20年的坚守与传承,正让“指尖技艺”绽放成照亮多民族姐妹的“共富星光”。

五族姐妹同织锦绣 小合作社凝聚大团结

2013年成立的“巧媳妇手工编制专业合作社”到2025年1月更名的“巧手手工艺品工作室”,如同一块磁石,吸引着汉族、哈萨克族、回族等5个民族的姐妹携手逐梦。从最初5人到如今45人,合作社里,各族绣娘们围坐在一起,穿针引线间,哈萨克族的刺绣纹样、蒙古族的编织技法相互交融。绣娘高晓琴说:“在这里,我们不仅学会了编花毡、做挂饰,更像一家人一样,彼此教语言、学手艺,连孩子都跟着学会了好几种语言的问候语。”

孜依达什·热合曼 摄

技能培训跨越民族界限 “指尖经济”串起共富路

为让更多农牧民姐妹掌握“吃饭的手艺”,黄彩霞把技能培训办到了田间地头。她成立的职业培训学校,足迹遍布阿勒泰地区各县(市),累计培训200余名绣娘。绣娘恰依扎达·加尼木汗至今记得第一次学会珠编技法时的激动,她说:“彩霞姐手把手教我穿珠子,从拿针的姿势到配色技巧,比亲姐姐还耐心。现在我每月能编30多件工艺品,实实在在地增加了家里的收入。”

孜依达什·热合曼 摄

黄彩霞说:“一根线容易断,千根线能织锦。我们各民族姐妹心往一处想、劲往一处使,才能把合作社的‘蛋糕’做大。

从“家门口就业”到“跨国门飘香” 民族工艺走向世界

随着阿勒泰旅游的升温,合作社的花毡、刺绣服饰等产品不仅畅销国内,更漂洋过海卖到俄罗斯、哈萨克斯坦等国。在2025新疆文旅博览会上,哈萨克族风格的羊毛挂毯、蒙古族元素的皮质箭囊等展品吸引了大批客商。黄彩霞带着绣娘们加班赶制订单时,总是笑着说:“咱们的手艺能让世界看到,这比什么都让人自豪!”

阿依达娜·阿黑哈提 摄

如今,在黄彩霞的工作室里,26名绣娘日均生产200余件工艺品。绣娘张燕一边绣着维吾尔族纹样的抱枕,一边说:“以前守着几亩地过日子,现在靠手艺赚钱,还能各民族姐妹学本事,日子比刺绣的丝线还多彩。”

孜依达什·热合曼 摄

从缝纫机前的打工妹到带领多民族姐妹闯市场的“领头雁”,黄彩霞的针尖上,绣着对民族技艺的坚守,更绣着各民族姐妹相亲相爱的同心圆。正如她常说的:“一块花毡要靠千针万线织成,民族团结要靠每个人用心去绣。我们用双手绣出好日子,就是对‘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’最好的诠释。”(阿勒泰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新爱)

文章来源于阿勒泰市人民政府网:民族团结丨黄彩霞:一针一线绣出民族团结致富图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5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
请登录后发表评论

    暂无评论内容